首页 > 新闻资讯 > 长期存放与启用:液相色谱仪停用期间的维护及重新启用检查规范
长期存放与启用:液相色谱仪停用期间的维护及重新启用检查规范
2025-09-22 [112]
  液相色谱仪是化学分析、药物研发、环境监测等领域中用于分离和检测复杂混合物的核心设备,其核心部件(如色谱柱、泵系统、检测器)对使用环境和维护状态极为敏感。当仪器因实验周期调整、设备升级或长期闲置需要停用时,科学的维护措施与规范的重新启用检查流程,是保障其性能稳定与检测准确性的关键。
 
  一、停用期间的维护:
 
  1.清洁与干燥:停用前需对仪器进行全面清洁——首先用纯水(电阻率≥18.2MΩ·cm)冲洗色谱柱(根据填料类型选择流动相,如C18柱用甲醇-水梯度冲洗),再以高比例有机相(如纯甲醇或乙腈)平衡至基线平稳,避免缓冲盐或样品残留结晶堵塞柱床(若短期停用<1周,可仅用流动相封存;长期停用>1个月需清洗)。进样系统(如六通阀、自动进样器)需用甲醇冲洗进样针与流通池,防止样品残留污染。较后用无尘布擦拭仪器表面(避免灰尘堆积),重点清洁泵头、检测器透镜等易积尘部位。
 
  2.部件保护:色谱柱需用甲醇或乙腈(与柱填料兼容的有机溶剂)充满并密封两端(防止空气进入导致填料氧化或柱床塌陷),存放于4-25℃的避光环境(避免高温加速填料分解或低温使溶剂冻结)。泵系统需排尽管路内残留流动相(特别是含缓冲盐的流动相,防止结晶堵塞单向阀),并注入适量有机溶剂(如甲醇)保持泵腔湿润。检测器(如紫外-可见检测器)需关闭光源(汞灯、氘灯寿命有限,长期点亮会加速衰减),并将流通池充满甲醇保存(防止池壁结垢)。
 
  3.环境控制:仪器应存放在干燥(相对湿度≤60%)、温度稳定的实验室(避免阳光直射或靠近热源,温度波动≤±5℃),并使用防潮剂(如硅胶包)或除湿机控制湿度。若长期停用(>3个月),建议断开电源(防止电路元件老化),但需定期(每3个月)通电运行10-15分钟(维持电路稳定性)。
 
  二、重新启用检查:
 
  1.外观与连接检查:开机前检查仪器外观是否有损伤(如外壳变形、管路破裂),确认所有连接(如泵与色谱柱的接口、检测器与工作站的数据线)牢固无松动。检查流动相储液瓶是否清洁(无杂质、无过期溶剂),并更换新鲜流动相(根据实验需求配制)。
 
  2.系统冲洗与排气:启动泵系统,先用纯水以低流速(0.5-1.0mL/min)冲洗管路5-10分钟(去除残留有机溶剂),再切换至高比例有机相(如甲醇:水=90:10)冲洗至基线平稳(观察压力波动≤±0.5MPa)。排气操作需逐段进行——松开泵出口处的排气阀,缓慢升高流速(1-2mL/min)直至气泡全部排出(无连续气泡冒出),再拧紧排气阀。
 
  3.关键部件功能验证:色谱柱需通过小流速(0.2-0.5mL/min)的流动相冲洗30-60分钟(观察柱压是否稳定在正常范围,如C18柱在甲醇中柱压通常为5-15MPa),确认分离性能(可用标准样品如苯系物测试理论塔板数,与停用前数据对比偏差≤10%)。检测器需开启光源(氘灯预热15-30分钟,汞灯预热30-60分钟),调整波长至常用值(如254nm),观察基线噪声(≤±0.5×10⁻⁴AU)与漂移(≤±1×10⁻³AU/h),确保灵敏度符合要求。
 
  4.系统校准与性能测试:使用标准物质(如磺胺类混合溶液或有机磷农药标准品)进行全流程测试,验证保留时间重复性(RSD≤1%)、峰面积重复性(RSD≤2%)及分离度(相邻峰分离度≥1.5)。若检测结果异常(如柱压过高、峰形拖尾),需进一步检查色谱柱是否污染(反向冲洗或更换保护柱)、单向阀是否堵塞(拆解清洗)或检测器透镜是否脏污(用无水乙醇清洁)。
 
  液相色谱仪的长期存放与重新启用,是“维护-检查-验证”的系统工程。从清洁干燥到部件密封,从环境控制到功能校准,每一个环节的严谨执行,都是对仪器性能与检测准确性的保障。只有规范操作,才能让停用后的液相色谱仪“满血复活”,继续为科研与检测工作提供可靠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