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障自查宝典:液相色谱仪常见问题现象、原因与排除方法


液相色谱仪是实验室中用于分离和检测复杂混合物的核心设备,但在长期使用中常因操作不当、部件老化或环境因素出现各种故障。掌握常见问题的现象、原因与排除方法,能快速定位问题并恢复仪器正常运行,避免延误实验进度。
一、压力异常:
•现象:系统压力过高(超过正常范围30%以上,如C18柱正常压力为5-15MPa,若超过20MPa)或过低(低于正常值50%,如仅2-3MPa)。
•原因与排除:压力过高通常由管路堵塞(如进样针、色谱柱入口被样品残留或缓冲盐结晶阻塞)、色谱柱污染(长期使用后填料表面吸附杂质)、单向阀故障(滚珠卡滞导致液体回流受阻)引起。排除方法:依次检查管路(用10%异丙醇或稀硝酸冲洗进样针与连接管)、色谱柱(反向用高比例有机相如甲醇:水=95:5以低流速0.2mL/min冲洗30-60分钟,若无效则更换保护柱或再生色谱柱)、单向阀(拆解后用甲醇超声清洗10-15分钟,去除颗粒杂质)。压力过低可能是泵头漏液(密封圈老化或泵头垫片破损)、流动相储液瓶无液(泵空转)或管路连接松动(如泵与色谱柱接口脱落)。排除方法:检查泵头密封圈(更换老化密封圈)、储液瓶液位(及时添加流动相),并紧固所有管路连接(确保无漏液)。
二、基线问题:
•现象:检测器基线出现高频噪声(基线波动幅度大,如±0.1-0.5AU)、低频漂移(基线缓慢上升或下降,如每小时±0.01-0.05AU)或出现鬼峰(非样品产生的异常峰)。
•原因与排除:噪声过大通常由检测器光源不稳定(氘灯或汞灯老化、灯丝断裂)、流通池污染(池壁附着气泡或样品残留)、电源电压波动(实验室电源不稳定)引起。排除方法:检查光源状态(氘灯寿命通常2000小时,汞灯寿命约1000小时,若接近寿命需更换)、清洁流通池(用无水乙醇超声清洗10分钟,去除气泡与污垢),并确保电源稳定(使用稳压器)。基线漂移可能是流动相未平衡(不同批次流动相成分差异大)、色谱柱未充分平衡(新柱或长时间未使用的柱需用流动相冲洗至基线稳定)或环境温度波动(实验室温度变化>±3℃)。排除方法:使用同一批次流动相并充分平衡(冲洗30-60分钟)、控制实验室温度(波动≤±2℃)。鬼峰可能是流动相中含有杂质(如未过滤的有机相含颗粒)、进样针残留(前次样品未清洗干净)或色谱柱污染。排除方法:过滤流动相(使用0.45μm或0.22μm滤膜)、全部清洗进样系统(用甲醇冲洗进样针与流通池)、再生色谱柱(反向冲洗或更换保护柱)。
三、峰形异常:
•现象:色谱峰出现拖尾(峰后沿延长,对称因子<0.95)、前沿(峰前沿陡峭,对称因子>1.05)或分裂(一个峰分成多个小峰)。
•原因与排除:拖尾通常由色谱柱填料表面硅羟基活化(与碱性样品相互作用)、进样量过大(超过柱容量)、流动相pH值不合适(如pH>8时硅胶基质柱的硅羟基电离导致拖尾)引起。排除方法:使用封端处理的色谱柱(如C18封端柱减少硅羟基影响)、降低进样量(控制在柱容量的30%以内)、调节流动相pH值(如碱性样品用缓冲盐控制pH 3-7)。峰分裂可能是色谱柱内有气泡(流动相未充分脱气)、管路连接死体积大(如接头处有空隙)或样品与填料相互作用过强。排除方法:对流动相进行在线脱气(超声脱气10-15分钟或使用真空脱气机)、检查管路连接(确保无死体积)、优化流动相组成(如调整有机相比例或添加离子对试剂)。
液相色谱仪的常见故障可通过系统的现象观察、原因分析与针对性排除方法解决。从压力异常到基线干扰,从峰形缺陷到部件老化,每一次问题的快速定位与处理,都是对仪器性能与实验效率的保障。掌握这些自查技巧,用户能让液相色谱仪在故障中“快速康复”,持续为科研与检测工作提供可靠支持。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如何保持荧光检测器的良好工作状态?